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表演二人转“秀肌肉”,深度求索(DeepSeek)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重大突破……近期,以宇树科技和深度求索为代表的“杭州六小龙”成功“出圈”,备受关注。
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,知识产权是重要因素;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不好,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指标。浙江省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背后的“创新发展密码”是什么?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。
一是以精准的知识产权战略,抢占产业制高点。纵观杭州的创新主体、产业联盟、政府部门、司法机构,大多从三方面发力,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支撑:一是积极强化知识产权精准布局,助力企业构筑技术“护城河”和市场优势。宇树科技采取“全球布局+全链条覆盖”策略,抢占机器人技术制高点,全球专利授权量突破200件,发明专利占比超40%;DeepSeek采取“知识产权保护+开源创新”策略,开源其核心技术,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。二是构建政府战略实施保障体系,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。杭州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推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专利授权。此外,杭州鼓励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组建共享专利池、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等,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。三是完善司法保护高效响应机制。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机制创新,缩短人工智能专利侵权案件审理周期,致力破解人工智能技术纠纷审理难题。
二是积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集群,支撑产业集聚。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迭代高度依赖数据资源与算力的支撑。杭州数据资源与算力基础设施全国领先,奠定了人工智能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石。杭州率先构建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体系,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,截至2月18日,累计开放数据达143亿余条,覆盖教育文化、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,企业可调用脱敏数据。杭州积极打造先进算力设施集群,杭州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“之江瑶光”,协同整合“之江天目”异构智能计算机等国内新型计算集群,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算力租赁服务。杭州致力构建全链产业生态矩阵,目前,杭州拥有人工智能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应链,除了阿里巴巴和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外,还有很多聚焦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上下游创新公司。横向的资源共享和纵向的产业链协同,保障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,DeepSeek的成功也离不开杭州“芯片设计—算力集群—场景落地”完整产业链。
三是通过科教人才融合驱动,激活产业创新的核心动能。杭州凭借浙江大学等高校输送人才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阿里云、“杭州六小龙”等企业搭建创新平台,多方协同发力,培养人工智能人才,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。杭州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,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;积极构建“创新雨林”生态,通过建设之江实验室、西湖大学、阿里云等“创新蜂巢”,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基石;通过首套房补贴、百万级创业保险等人才政策支持,以及优良的人居环境、创新生态,吸引优秀人才。此外,当地许多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创新空间,例如,DeepSeek的管理方式以去中心化、平等化为核心,研究人员可以自主选择项目、组建团队。
四是打造优质创新生态系统,为产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。杭州持续健全完善创新政策保障体系,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,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。多年来,杭州持续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推动其迭代升级,推出“产业基金”“创新券”等系列政策,加上活跃的民间资本,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。